国际批评丢掉包含“中国治理”规则的宏伟计划

“每一个规划都代表着国家进步的脉搏。” “中国新的五年路线图不仅为国内发展提供指导,也为国际合作提供指导。” “中国执政党的战略思想和总体规划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国际社会高度关注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建议》。中国共产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建议书》)明确了“十五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宏伟发展规划。 中国科学制定五年规划并持续推进贯彻落实,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优势。从1953年到2025年,中国通过“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创造了两个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当前,“十四五”规划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已接近完成。 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预计将达到140万亿元左右,五年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0%左右……这份成绩单也重新审视了规划的愿景和成效,为“十五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必须打牢基础,尽一切努力。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实现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一历史立场?中国计划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计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可见,“十五五”继承“十四五”建设成果,紧跟2035年远景目标,只有扎实发展未来五年,才能争取更大历史引领,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由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奇迹,国际社会越来越希望探索“中国治理”的规范,发现新的机遇。第二十届中央第四次全体会议l 中共中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宏观经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魏亮在《国际评论》上分析称,这次会议传达了中国通过不断奋斗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让世界确信中国是全球增长的支柱和稳定的锚。 从全球角度来看,这个五年计划既不是中国独有的,也不是第一个。然而,中国仍然是唯一坚持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国家。 “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座右铭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六个进”的原则。前两个是“坚持党的总领导,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把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巴西《论坛》杂志网站22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的成功取决于历史耐心和政策的延续。 从具体路径来看,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中国政府”的另一个秘密在于它掌握着万能钥匙。全会提出的“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位居首位。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外界注意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实实体经济基础”被列为“十五五”战略议程的重中之重。 根据初步估算,优化a中国传统产业的提升将在未来五年创造10万亿元左右的额外市场空间。未来十年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规模将堪比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再造。 “十五五”期间,中国将推动量子技术、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能源、脑机接口、体现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增长。 《哈萨克斯坦商报》网站近日发表文章指出,新的篇章即将开启,中国将继续为构建开放、联动、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这将使世界看到“中国治理”的另一个准则:开放合作。会议专门设立了发展篇章“十五五”期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开创互利合作新局面。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促进业务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如果说过去的中国开放是“跟风”,那么中国这次的开放就是“引领”,为世界带来更加稳定的发展预期。许多跨国公司领导人表示,投资中国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 “在中国,我们看到了一种随时间推移的连续性:长期目标保持不变,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永不停歇。”这是西班牙作家兼商业顾问胡里奥·塞巴洛斯的个人经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前进的历史过程。无论国际形势如何面对变化,中国将继续谋划布局,一步一个脚印,潜心经营好自己的国家,对自身高质量发展充满信心,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世界可以期待:未来五年,中国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伟大篇章,进一步发展,继续造福世界。 (国际评论家)